找到相关内容2136篇,用时3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藏传佛教僧伽服饰释义

    生出离心),证得无上智慧之菩提心,以明见真理而彻底觉悟。而解脱之路的基础就是严持戒律,如无著菩萨云:“戒如大地,凡动植矿物均依之而生”。要获得成就,就要遵循共同的行为准则和修行原则,破除障凝,净化意念...

    李玉琴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091668823.html
  • 天人合一的藏传佛教密宗曼荼罗艺术

    供奉及观想静思、纯洁意念的修行法器。  藏传佛教认为塑造神佛的形象,既是引向解脱的虔诚行为,又被视为对修禅和入教的支持。当佛教传入西藏时,它是作为宗教信仰、佛教伦理和宗教哲学而传入的,并伴随着这一过程...辅佐保佑之感。此界内被视为生物界,或凡界之地,包括人类和各种动植物,表示一切有情众生都不能进入金刚住锡之城。  (二)“六大”意念与护法墙 曼荼罗造型都为圆形,含有天圆之意,外面有3~4层图案,分别为...

    康·格桑益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10668938.html
  • 发透了大菩提心.照行于圆涅槃境

    的洒脱意念,对苦恼众生,淡漠得鲜少关心,对无上无极的大法也不勤求通达,因而欠缺德用,不克令大法久住弘传。发足了大心的菩萨们,总是恭敬勤恳地常随无量诸佛修学,普为无数众生服务,一实一致地有学有为;正因为...

    仁俊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72968992.html
  • 于上海玉佛禅寺禅学讲座备课笔记

    午前。 六、有他因缘,午前不能受,但作意念,午后补行仪式亦可。 关于舍戒 因八戒的时限时一日一夜,受了之后,无须舍也;如在一日一夜之中有逆因缘生,对于某条戒甚至全部不能守持...

    净慧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23669359.html
  • 星云禅与人间佛教

    在佛教中,慈悲中有智慧、智慧中亦有慈悲,二者是一体的,犹如鸟的双翅。在早期佛教中,慈悲同智慧一样,是一种禅修的方法。在修慈悲观的实践中,修习者通过意念,把慈和悲的感情延伸到自己,朋友,不相识者,乃至...

    学愚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1369450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如何实践佛法

      发心立愿,是学佛的根本。发心,又称初发意、新发意、新发心、初心、发意等,是指发自内心的意念。《华严经》说,学佛要不忘初心,也就是勉励我们不要忘记学佛最初所发的“上弘下化”的菩提心。   学佛是一种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769462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学道者的魔障

    盖”是从内心的意念所产生的魔障,一切的魔障都因此而起。   三毒,指贪、嗔、痴三种根本烦恼,因为它们荼毒众生身心甚剧,妨害修道,所以称之为“三毒”。又因为能起惑造业,使众生身心感到逼迫热恼,犹如火烧,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969464.html
  • 佛法的今古对话:从“废除八敬法运动”论教义的解释

    (参加诵波罗提木叉仪式)。佛陀知道他的意念,佛陀以神通在其前说:“kappina,你是否在想你已经去除了一切烦恼,应不应与僧团同布萨。”kappina比丘答:“如是,世尊。”佛陀再说:“诸梵行者,若不...

    萧贞贞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25169834.html
  • 明朝思想史之明初朱熹理学思想的确立

    )所谓' 几' 也.②正因为善或不善是在瞬间产生的,所以,人们就应该在道德修养上下功夫,以革去在这个当间萌发的不善意念。  薛瑄主张 复性 应在人伦日用中去求,不能象佛教那样 举人伦而外之③他认为在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572370071.html
  • 净元法师著:痴心梦语第四辑(2)

    澈底放松,其检验方式为:  (1).呼吸有无出入自然(不可故意用力或闭气)?  (2).意念有无随著呼吸在腹部作用(呼缩吸胀)?  (3).肩膀有无下垂放松?手掌有无放松?  (4).腰部有无太挺直?...

    净元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042670230.html